By Charles Perrault(1628~1703)

        這則童話主要角色有三位:王子鬈髮里克、公主、妹妹。

        里克王子貌醜但有智慧,公主美得驚人卻非常愚蠢。公主的妹妹類似王子:擁有讓人忘了她醜陋的才智,但隨著故事發展,這個醜陋但睿智的少女就退出了這個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 這個沒有名字的公主,又惱怒又羞愧自己的駑笨,當她笨拙的時候,她只用煩惱她的笨拙。仙女給了她一個能夠使所愛的人變美麗的能力,相對的,王子也具有能使所愛之人變聰明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 當王子第一眼見到公主,就一見傾心,儘管當時的公主並不能夠理解王子的意思,王子卻願意賦予公主聰明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 在這裡先打斷整個故事,如果公主不是這麼的美麗,王子是否就不會愛上公主?

        關於美貌與智慧,Perrault塑造了兩種不同的女性類型:一個美麗但笨,一個是聰明但很醜,當兩個女孩站在一起,美麗但笨的姊姊享受了十五分鐘的光彩,男人們就蜂擁而上到妹妹身邊聽她談笑風生。

        在這則故事裡,人若沒有外貌吸引不了他人的眼光,但美貌配上基本的智力,公主才擁有蜂擁而至的追求者。而原本公主的妹妹樂於和姊姊出席,藉由笨拙與機智相比,襯托自己的睿智,但當公主擁有的智慧之後,妹妹卻自覺站在姊姊旁邊的自己只是一隻奇醜無比的猴子。

        在擁有才智之前,美貌不是否決一切的大前提,似乎在本則故事中,考量一個女子的標準只剩下美貌與才智,品德、性情被描寫的很顯微。

        但反觀考察男子卻不是如此,里克王子自陳:「的確我是個醜男子,但若把這點除外,我的身上究竟有什麼讓你不滿?性格、智能、氣質、或者我的態度,有讓妳感到不滿的地方嗎?」

        或許,這是當時人觀察男人的條件,又或者,是王子的機智,把考察他的向度與權利,歸諸到自己身上,由他來決定到底還有哪些準則可供參考。

        Perrault最後說,他認為不是仙女的法力改變了王子的外表,而是公主的愛改變了在她眼中所觀看的風景。

        換言之,Perrault沒有說的,也有可能是因為王子的愛,使公主擺脫愚笨,在王子眼中,他找到公主的才智與美德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這則故事裡除了繁複糾葛的哲理問題,我最喜歡王子與公主在森林談心的時刻。

        王子願意傾聽公主的想法,也因為他的體貼,公主才能把想說的事情慢慢、自然的說出來,逐漸從遲鈍而妙語如珠,公主逐漸成長,源於王子的愛—他愛公主的美貌,甚至願意交出自己的愛,去包容、體貼公主的缺點。

        王子說「美麗是非常珍貴的,有了美麗別的幾乎都可以不要,我認為擁有美麗的人,是不應該那樣悲傷的。」

        「認為自己不聰明,就是聰明的最好證明。智慧這種東西擁有越多越覺得不夠用。」

        當公主擁有智慧之後,她幽默的回答王子,當她愚蠢之時要下定決心結婚就已經不容易,遑論擁有智慧的現在,又要怎麼輕而易舉做出決定?

        然後雙方一陣攻防,我最喜歡這段描述的王子,最後他對公主說:「我想我可以變成幸福的,因為在所有男人當中,妳可以把我變成妳最喜歡的男人。只要妳能愛我,希望我變成世界上最英俊的男人就行。」

        前面那個徬徨猶豫不決的公主,在王子提醒下試著從外貌以外的條件觀察王子,最後,公主滿意的說:「我願意將我所擁有的美麗,全部都獻給你。」

        雖然這則童話裡,美貌與智慧好像是不可或缺的評斷標準,但是換個角度思考,Perrault似乎又提醒我們,也許外表與智慧可以暫時摒棄,要有一雙真正的慧眼,去挖掘值得獻上自己所珍貴的美好所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feandstu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