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日國圖有一場高羅佩系列講座。

但我很少看到文學研究中,有研究者開宗明義說名字從事物質文化研究。

物質文化研究比較先想到的是服飾、出版、飲食,但是古代文學作品,比較容易入手觀察的客體是小說或者筆記。

然而受限時代,魏晉志怪、唐傳奇篇幅精簡,自然資料有限。自然常被研究的以小說來說,就是紅學或金瓶梅。

 可是觀察研究紅樓飲食的,大多只能透過文本提及的食材或藥方,推知小說深層情節,或考究作者。

而在深層具有什麼含意或得出如何價值,我不知道怎樣處理這樣的窘迫。

 

我本身對服飾史略有一點涉獵,觀察到金瓶梅的繡花鞋是一種社交符號,文本中的女性人物,往往將此作為交換/交際的媒介。但我得出這樣的結論後,卻無法疏理出這樣的文化寓意,回歸文本本身,它對文本有怎樣的價值(書寫者是知識分子,這也是一種限制。是否觀察這樣的文本只能得出一部分而非整體社會的全貌,觀察筆記亦然,我們觀察知識分子的筆記,得到並非整體社會)。

 

這是我的困惑,不知如何將物質文化研究,放入中國文學作品的研究之中。如果只是在文本內處,挖出其中的結構,似乎沒辦法做到超越的部份。可是我又希望我的研究能夠做到「超越文本」的部份,期待明日的演講,震聾發聵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feandstu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