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詮釋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個人原創,請勿轉載


一、詩詞文獻:

并序:

崇禎十年,天子策士之歲,夫子分典校閱,共薦士二十一人,文章行誼,皆冠一時。侯先生閥閱經濟,伯仲於諸公,而忠孝懇篤之意,於夫子別有符券。及持大孺人書,請為太封君銘,固知鳳毛有種,益以熊荻,宜其德器有過人者。歸以語余,晨旦告誡,未嘗不以孺人為規則。余雖奉提誨,然私自景仰,不啻儀型。數載之間,滄桑倏變。孺人以乙酉歸真,夫子亦已就義,揄揚之願未償,荼苦之茹並受。晦冥以來,津溢不通,忠魂未返,腸日九回。庚寅仲夏,乃以長頑子中同、友人趙叔寶往鍾陵省視,謀所以收扶遺魄者,使受教於先生與陸魯瞻先生,獲遂全歸。時子中負劇病臥先生山房,自六月初七至七月十五日,共四十日,湯藥調治,加於骨肉。因得備悉太封君與太孺人卓行懿軌,於前所聞又更詳焉。先生授以太孺人遺詩,使一言附太孺人以不朽。此縉紳先生之事,余何敢任?顧夫子有願未酬,又是行也,子中將魯瞻先生懃懇之意,與先生哀慕之情以歸,不得不伸一言以慰之。以予之今視太孺人之昔,痛苦一揆,執筆涕下,唯有欷歔!

 

詩:

淳懿發至性,冰潔勵松筠。如何遭薄佑,中道折良人,晝哭哭無盡,瑤草沒青春。

況乃秉端操,儉勤素所遵。子讀母夜作,無忘夕與晨。諄諄唯爾誨,恐不克負薪。

事翁復至孝,含德振彝倫。教兒繼祖業,不敢尚逡巡。無愧昔鄒母,三遷擇比鄰。

履仁道所貴,服節豈終屯。孫既列賢籍,子亦負簪纓。一門荷榮顯,流澤布徽聲。

猶驚墜前緒,兢業保令名。慚余負四教,得配君子庭。豈期遭板蕩,王室倏以崩。

夫志炳日月,苦節終以貞。萬里歸孤櫬,碧血灑鍾陵。捐軀事則已,豈顧兒女情。

撫茲四孤孽,羅列未成行。況無擔石積,寧保立與成。深負泉下人,不得俱死生。

感傷五內裂,涕泣淚縱橫。慚讀貞烈詩,彤管播芳馨。不愧表旌節,婦式照汗青。

 

lifeandstu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這是今天針對上週的老師跟同學給過意見後,修正的版本。

原先的賞析是從詩歌作法的底蘊,去揣度張先如何作出這首詞,怎麼達成藝術效果。

為了拼合語句,加之消化理論,尋思了好幾天才勉強在週四晚上完稿,不過弄完之後很慌張,我一直覺得大學中文系三年,專業科目程度差的無以附加,修辭學一竅不通、聲韻也是恍恍惚惚遊走在及格邊緣。印象裡,我一直活在意見被剝削的困境。很多科目,尤其是文、詩,都被要求通篇一字不漏的死背,越少漏字,分數就是獎勵。倘若顧頡剛在本校奉上大禹是蟲的答案卷,除了少部分在系務會議找不到聲音的老師們,大概顧先生只能含恨捲書而去,去他的素書樓。

大三那年,教詞的先生給我們有自由的詮釋空間,不過我已經很難理解,為什麼鄭騫先生,可以隨手拈來福至心靈,張口吟詠就是一個小宇宙。常常讀一讀,醉入老師說的那種意境後,難以相信自己可以找出另一種創見,只發現自己渺小的一塌糊塗。

這大概是我挫折感大概的輪廓。

不博也不精。

其實上次上課,難免有懊喪,覺得就算是純做法式的文獻分析,我也講的一塌糊塗。因為猶豫、準備不充足,所以講起來簡直混亂到不堪入耳,差勁的是我自己。

不過,學術場域本來就是這樣,擁有可以被修正的自由性,哪裡跌倒,那我就哪裡看清楚,把事情的輪廓看深一點,換個角度再去理解,總有被我全身上下看夠本的機會XD

男友說過他不放心我遇到挫折的容忍力,哼哼,親愛的你看好了,姑娘證明給你看,你喜歡的是個難過一下就會爬起來繼續走下去的變態?!



唉唉,其實讀詩詞,最怕的是墜入詩中的情境太深,一發不可收拾。現實中對自我無知的自卑,容易使我脆弱,惋惜的情意越是含蓄,越叫人傷心。不願情教生者死,寧教吾人情深以答情。





張先〈千秋歲〉

    數聲鶗鴃,又報芳菲歇,惜春更把殘紅折。雨輕風色暴,梅子青時節,永豐柳,無人盡日花飛雪。

    莫把么絃撥,怨極弦能說,天不老,情難絕,心似雙絲網,中有千千結。夜過也,東方未白孤燈滅[1]

lifeandstu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T.S. 艾略特:「詩不是表現個性,而是逃避個性」、「藝術的情感是非人格化的」


 

若我不是書寫自我,那麼我的書寫,我又是書寫誰?

 

作者的書寫,屬於何者的文學(讀者?)

作者為何要嘗試這樣的書寫?

 

假若我是作者,我為何要書寫非我的文學,邏輯上無法成立,我無法寫出非我的書寫


 

lifeandstu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